找到相关内容12900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戒律学:第十三章 戒行论

    中国社会再不会是儒家思想主导的农业社会,应如何作新的调整,使僧团制度适应未来听客观环境,应是极重要的课题。   释印顺说得好:   “虽然说,律是佛制的,只好依着奉行。但律是世间悉檀,更着重于时、...

    劳政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4882147.html
  • 达真堪布法语365则

    得到一种快乐与安定。   199、不要总是牵挂,放不下,各有各的因缘,各有各的福报,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。   200、不要回忆过去,不要迎接未来,也不要执着现在。把心自然安住下来,不要控制他,...土就清净。不用从自己的家里走出一步,就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。   338、让你的心不追随过去、不迎接未来、不执着现在的时候,它就自然停。就像风刮着沙,风一停,沙自然就落到地面。   339、黄金和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22582370.html
  • 佛学问答--持 戒

    规定怎样?譬如下列之例有无犯戒?(李水茂)1.对人说要做,但后来因环境,机会不佳,不能做到。2.预测未来之语,不对。 3.为安慰他人,说的虚语。4.日常误说之语。 答:“1、2”未考虑而轻诺,以致不能...桂引杏) 答:凡属众生,皆是过去眷属未来诸佛。彼已堕落恶道,为鼠为蚊蝇是极苦矣。当生悲悯心,若再杀之,何异遇落井者,从而下石乎? 问:茹素斋戒之人,病时不得已可服食下列之药品否?经书佛戒有明文示否?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13382690.html
  • 佛教法事仪轨(二)

    ,更愿放生。弟子某甲等菩提行愿,念念增明,救护众生常如己想,得生安养,见阿弥陀佛,证无生忍,分身尘刹,尽未来际,广度众生,并愿捕生人等,回心向善,同得解脱,共证真常。 十三:唱赞:胎卵湿化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1582823.html
  • 六世班禅和三世章嘉影堂考实

    损伤惨重。当他们向一个能知过去未来的法师问起情由时,法师说,汉人京城中有一个隐身的总摄轮瑜珈大自在,似乎亲见战场情形,差遣具法力的护法保护汉军。” [28]   《三世章嘉若必多吉传》又记吉祥天女进入...

    王子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4082832.html
  • 堪萨师公著作《遍益明镜》之4

    :“若能益父王的寿命我死正宜,然而此诸外道无明愚痴暗翳覆心,岂有能力预示未来。正觉佛陀知一切法如眼亲见,才是应当请求之处。”王同意后,向迦叶佛请问,迦叶佛说:“王的梦并非王与亲属的恶兆,而是当来...

    堪萨师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2483181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四):生命的根源

    有部”《增一阿含经》中,说第八识有四名:依於贪著三世总别之境,立“爱阿赖耶”名;依於贪著现在境,立“乐阿赖耶”名;依於贪著过去境,立“欣阿赖耶”名:依於贪著未来境,立“喜阿赖耶”名。   第八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2480083354.html
  • 从自我的认识中发现宗教信仰

    比较强调所谓的开悟以及重视所谓的慧根,就是借某个特别的情境启发心中所存的“佛性”。  人类的生存总是向着未来的,同时也是向死而生的,人们渴望着从生与死的生命链中得到一种解释。当然,人在某些时候可以轻视或...

    范丽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05983760.html
  • 文明的起源与哲学和宗教体系的形成

    科学传统。他认为,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,它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是一团永恒的活火。火是根本的实质,万物都像火焰一样是由别种东西的死亡而诞生的,世界是由对立面的结合而形成的统一。“一切产生于一”,而“一就是...

    姜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05484095.html
  • 许地山的学术成就与印度文化的联系

    意义上也能看出佛教的影响。从表面看,他似乎是一个悲观主义者,或者是一个玩世不恭者,但仔细品味就可以知道,对于难以逆料的未来,他主张顺应时势;对于时势的变迁,他主张处之泰然。   我们必须注意,以上所...

    薛克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05684100.html